古代的关公以长须为美,如今的美女却喜欢男士修短胡。对于现代男士来说,个护必备的大头当属剃须刀。不管是手动还是电动的,关键在于剃得干净利落又不刺激皮肤。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剃须经验的人,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剃须刀的经验。
前言
我平生第一次刮胡子,用的是我老爸的小刮胡刀,安全刀片直接剃的那种老式刮胡刀,什么牌子已经不可考。当时我老爸帮我做好准备工作,万幸没出现流血事件,等我剃完照镜子,瞅着没毛的下巴还挺不适应,也算是一次新奇又紧张的经历。
不过,我自己的第一把剃须刀是电动的,三叶刀旋转式,2节干电池供电,小电器商店买的便宜货,用一用刀头就钝了,有时刮不净使劲怼着刮,刮完脸火辣辣的。
那时太年轻,剃不净也无所谓。可后来也架不住“同龄攀比”,看同学说飞利浦一款怎么怎么好,这才跟风选品牌。此后十来年上学上班养家糊口至今,买过N款剃须刀,也换过手动,但生活节奏太快,我的剃须刀多半是动力强劲的电动款。
1,手动剃须刀 VS 电动剃须刀
说到这里,手动和电动剃须刀有哪些区别呢?客观上讲,二者各有优势,也有各自的专属使用场合。
● 手动剃须刀 ●
重点是锋利的物理刀片,手动切断胡须,因此很考验手法,手法不佳容易割伤,一般还需要配合剃须膏、啫喱、肥皂水使用,即“湿剃”;由于刀口更贴近皮肤,剔净效果更好,但整个过程略复杂耗时。
● 电动剃须刀 ●
内置马达驱动,刀头有刀网保护,可无脑操作剃须。按照刀片驱动原理,电动剃须刀可分为旋转式和往复式。如今的电动剃须刀大多支持干湿两剃,有防水能力的清洗胡屑也方便,剃须过程更快更省心,尤其适合差旅场景、临时处理胡须,但剔净效果因机器素质而异。
之前看一些网友吹手动更有仪式感,有些无语。怎么剃都是为了剃干净,整那么多臭氧层子还不如老老实实谈体验分。至于哪个成本更低,其实这两类都有高中低档,重要的是哪一种你用得顺手,剃得干净还不刺激皮肤。
2,新手入门,莫贪便宜就拿手动式为例,一次性或者双刀片款会便宜一些。贵的往往刀片层数多,或者有新的“舒适科技”加持。这里不讲玄学,直接给结论——稳妥起见,建议新手直接选吉列。锋隐致顺/致护5层纳米级刀片360°顺贴盘设计很好用,三刀片的锋速3性价比高。小白初次体验可以闭眼选。
如果你是老用户,也可以试试Schick的水次元全能5,干湿剃都丝滑,剔净率高也比容易打理;皮肤特别敏感的可以考虑Dorco Pace6,我同事用啥电动剃须刀都不舒服,剃完唇边就泛红,换pace6后感觉温和许多,喜欢手动式的朋友可以自行参考对比。
电动剃须刀也是贵贱两头押,价位覆盖广,贵的未必一定好用,便宜的肯定有槽点,所以选购时不能只看价格,如果挑不明白,就尽量选高销量的品牌货,哪怕是国产品牌,这样可以大概率避坑。
以我为例,最便宜的我买过飞科旗下子品牌,仿造飞利浦最低档位款的博锐PS189,旋转式2个双环刀头,市电插脚充电款,2019年买的才16块9;它仿的那款飞利浦早期大概百元价位。当时买了也是好奇这么便宜能不能好用,难道真的国产货把进口品干趴下了?然后用了几次发现,这货电量低时动力衰减也大,就放着吃灰了。
虽然我劝大家尽量别买白菜价剃须刀,但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也不一样。但换个角度看,低预算用户选十几块的剃须刀也不是不行。至少坏了、丢了都不心疼,买两个备用也没啥可说的。
我买的那个博锐FS189都好几年的型号了,现在应该是下架了,我看同价位新款有PS182和PS181,前者28,刀头可水洗,后者39,支持全身可水洗,都是这种白菜价款型,如果你真的没多少预算可以买一个用用。
3,飞利浦、博朗、松下:电动不踩坑毕竟一分钱一分货,太便宜的只能说是“能用”,但不够好用。所以我之前说,预算充足的,尽量选几百块的电动剃须刀,至少也要飞科FS903这种百元档位高性价比款型。非要买进口货,飞利浦、博朗、松下为佳,可能要多花一些钱,就看你钱包鼓不鼓了。往贵了买可以干到好几千,这就涉及到富哥话题不多聊了。
下面我们重点聊聊大众主流的电动剃须刀,早年旋转式以飞利浦为代表,往复式则是博朗、松下为代表,除了这些进口品牌,还有一些小众品牌也有不错的款型。
我用过几百块飞利浦3系和5系。用过的朋友应该对它们贴合面部的细腻感颇有感触。比如S3203和闪电系列,5系属于中端标杆型号,支持胡须密度监测,马达动力还支持动态调节,剃须时会根据负载自动调整马力,因此不会拉扯胡须,皮肤刺激更小。
原谅当初的那个年轻人没啥见识,摸到一个好的就沾沾自喜,从国产百元货突然换成飞利浦,突然就飘了,逮谁都说好用。后来我朋友拿出松下的经典款ES-LV95,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肤浅!
一山比更比一山高,这才哪到哪啊。用多了,才会有更细腻的体会,也会对细节百般挑剔。我更多的是在皮肤贴合度、剔净度和皮肤刺激性这几个方面体会颇深。
以三五百块的往复式剃须刀为例,博朗雷霆7系Pro+的360°Flex浮动刀头可以灵活游走于皮肤之上,人中和下巴难剃的位置剔净率更高,不用反复地刮就能剃得很干净。
博朗巅峰9系旗舰款Pro 4+1钛金属刀头+SyncroSonic声波技术+10向浮动,这种高维度打击,用过一次就给你整的服服帖帖的,不过这种顶配机型要近2000块一套,工薪阶层难以承受,让人感慨还是有钱好。
总之,如果你和我一样我胡子比较硬,分布比较集中,个别粗的扎的深,那么优先选往复式。但一定要选动力高的、最好有自适应能力,选有胡须密度感应的款型更可靠。如果手里没多少银子,往复式的基础款也没和旋转式有啥特别大的差距,需要具体款型具体研判。
4,国产高性价比与小众优选再说说国产剃须刀,常见知名品牌往往主打更高的性价比,而且在中低档位竞争激烈。随之而来的,整个剃须刀市场的可选型号也丰富多了。几年前平民价位的电动剃须刀就低至八九十,百元上下就能买个差不多够用的,追求极致体验,三五百的也够了,但这个价位一般建议选进口品牌。
以飞科为例,品牌主打全价位覆盖,几十块到上千都出新,平民款型销量最高。如果你经常对比同级剃须刀会发现,飞科往往会比进口品牌多“送”几个“小功能”,比如续航时间更长,支持边充边用,数显电量之类,因为有差异化优势,也比较值得入手。
上班后我买过几次须眉剃须刀,2个往复式1个便携旋转式,创新方面可圈可点,基础功能体验和平民价位也不错。比如须眉T5旋转式3刀头研磨款,就主打小巧便携高续航,三年前买了到现在电池还很顶。到今年T5已经有新版本,是6刀头,转速也提升到39000转每分钟,动力和剔净率更高。电量这块儿也升级到智能彩屏,快充1小时就充满,可用60天(每天1~2分钟剃须时间)。全身IPX7防水,就很适合出门携带。
下图这个须眉我买的更早,不过它是往复式三刀头,IBS浮动贴面粗硬胡子也能快速斩断,胡子茂密的杂乱的也能剃干净,剔净率也挺高。同样是IPX7全身防水好打理,而且支持3分钟闪充,流线身材也很好握持,至今依旧在服役。
小众领域比如说专业运动品牌未野也有一款往复式剃须刀,我去年买的,配置是5刀头,和须眉3刀头一比这剃须效率就提升好多,27000转每分钟的转速,加上五刀头高贴合刀网,所过之处不留胡茬,剃完嘴边也没有那种明显的黑点儿,同样支持IPX7防水,5分钟闪充,干湿都能剔净,在国产往复式里也算比较优秀的存在,价位将近500,大家可以作为小众参考。
写在最后
无论是博朗9系Pro声波剃须、飞利浦5系经典亲肤系列,还是飞科、小米一众平民款型,都有它们对应的消费群体和依照剃须体验分级而设置的刚需标准,我们在选购时可以先确定一个预算上限,在这个价位天花板内分别按照功能刚需(剔净率、舒适度、续航能力、防水能力、颜值/体积/手感等细节体验)筛选,并且避雷个别瘸腿型号,就能选到比较靠谱的剃须刀。
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剃须刀选购经验,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,如果您近期也有选购剃须刀的刚需可以收藏备忘。我是笔点酷玩,我们下期再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