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电脑,现在的电脑机箱种类繁多,从高端威猛的塔式机箱到迷你小巧的ITX机箱,从常见人爱的中塔机箱到风行的海景房机箱,让人有着眼花缭乱的选择。在桌面摆放一台电脑时,我会选择一个外观简约、功能实用的机箱,既能满足我的实际需求,又能给整个桌面增添一份整洁的美感。选一个适合自己风格的机箱,才能让工作和娱乐更加轻松愉快。
一 选猛男粉还是女生粉
最近就组装了一台小巧的桌面电脑,使用的就是一台小巧的手提机箱,机械大师C28,虽然机械大师这个名字一听就很man,但是这个粉嘟嘟的小机箱摆在桌上,我想不仅很多女生喜欢,男生也会被吸引吧。
这机箱也不大,显示器是27英寸的,看看比例也知道。那么这么小的机箱,里面的配置如何,是不是好安装,散热如何呢?下面就同大家分享下,这款机箱安装的过程以及散热测试的结果。
二 开箱外观通常机箱我是不会搬到桌子上的,不过这一台是小机箱不同,很轻松的搬到了桌面。上面写着C28小世界,下面则标识ITX/MATX立卧两用侧透便携多功能机箱。
打开箱子,顶部是白色的保护泡沫,中间嵌着一个透明的配件盒和一把螺丝刀盒子。一个白色的小板和磁吸防尘网,一本彩色的说明书静静的躺在上面。
拿走泡沫取出塑料袋包裹的机箱,拿掉塑料袋后,这款C28机箱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。机箱以粉色为主,名为樱花粉。玻璃侧透,前脸也是很通透的样子,因为透过丝网可以音乐看见机箱内部。第一感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致漂亮,比预期的要好看,颜色也很舒适。机箱的尺寸是342x185x284,体积很小。
机箱的前脸设计很有特色,虽然是粉色为主,但伴有很多白色因素,面板右侧是IO接口,左侧则是有通透的进风设计,白色格栅伴有粉色斜杠,整体看前脸动静结合,灵动而不呆板,粉色为主却不单调,总体看上去很舒适。
左侧面是侧透玻璃,有四颗螺丝固定,透孔处有白色的橡胶垫,避免螺丝同玻璃直接接触。出厂正反面均有保护贴膜。可以看见右侧有个挡板,这里应该是电源的位置。
机箱的背面看到有四个PCIE槽,120mm风扇位置采用斜框设计,电源接口在上方,那么应该是同这类机箱同样的设计,是电源前置。
机箱的右侧面则是同左侧一样是四颗螺丝固定,全通透设计,这里是铝合金板。
机箱的顶部设计同前脸类似的风格,粉色为主,白色的条纹为辅。
机箱的底部,还是同样的风格,不同的是多了个四颗垫脚。这款机箱是立式和卧式均可,所以四颗垫脚拧下装到右侧板的话,就是卧式了。
看这款机箱的第一印象是整体很漂亮,第二就是6个面全是有通风设计,这个很好,毕竟小机箱散热很重要。
三 机箱细节将侧板和侧透玻璃取下,先来看看右侧的框架,同边框对齐,所以这里是没有背板空间的。
从侧透这里看看机箱,底部看去又不少的空,这里既可以安置风扇,也可以安装硬盘。开箱的时候这里还有一个提手,就是图上白色的这个。
看机箱前脸这里,右侧下部是IO接口,上面则是不规则的通风孔设计,必有缘由,看介绍知道的是下方这里是有一个80mm/90mm风扇位置的。
这里是后部的设计,可以看见IO面板线在这里捆着。
有TYPE-C接口,USB-A接口,前面板接口,以及一个电源引出线。注意看左侧的框架固定螺丝,这里都是采用了沉头螺丝,这也是这款机箱的一个风格,几乎所有的螺丝,都是这样的。
一个配件盒和附送的螺丝刀,配件盒上有印刷盒子内的螺丝用途,说一下,这款螺丝刀的确蛮好用的。
彩色说明书和滤网、SFX转接片,这个转接片是使用SFX电源时需要用到的,而说明书,对于这类小机箱来说非常重要,普通机箱,大同小异不看说明书基本也可以顺利安装,而这类机箱则不同,需要仔细研究,说明书很重要。说明书里面是彩色印刷,的确很详细。
四 安装小机箱的安装的确是比较复杂的,严格来说,如果使用小机箱,预先的规划设计很重要,比如用ATX还是SFX电源,ATX电源的尺寸、显卡的尺寸,3.5英寸硬盘、2.5英寸硬盘的数量、计划使用风扇的数量和规格,建议最好问下客服,官网下个说明书看看,先规划好。
这款机箱说明书有四种不同的搭配分别有详细的安装说明,分别是MATX/ITX风冷方案,MATX 240水冷方案,ITX 240水冷方案,ITX 280水冷方案,我们使用的是MATX+风冷的方案。
安装的第一步就是拆,把六个面的外面的板子和里面的一些板子全拆掉了。
拆完之后机箱就剩下一个框架,这个设计要大大的赞一下。安装过小机箱的都知道,空间的局限是造成安装困难的元凶之一,机箱四周的这些面板,剩下的越多装起来越困难,比如我上一次装的小机箱,就非常困难,因为它不能拆的面板有三面,装起来累死了。
这款机箱支持ITX和M-ATX主板,这次安装使用了M-ATX主板,蓝宝石的NITRO+ B850M WIFI氮动主板。
很多人知道蓝宝石做显卡很有名是顶级且唯一的A卡一线厂商,不过它现在也开始发力做主板了。这款主板的一体式IO、大型VRM散热装甲以及M.2散热装甲上面布满了氮动系列独特的色彩和图案,独特的青色氛围让人眼前一亮。供电方面这款主板采用了12+2+1相智能供电,最高可以支持AMD R9 9950X。VRM散热片采用了褶皱式设计,而且褶皱密度较大,包括散热片表面也是沟槽式的,散热效果良好。
这款主板支持DDR5内存,带有四根内存插槽,可支持8000+MT/s的内存通讯频率。它的配置全面,各种接口齐全,哪怕是各种风扇和ARGB繁多的海景房机箱电脑,也同样可以让你轻松使用,不会有局促和缺少之感。它支持PCIe 5.0插槽和PCIe 5.0 M.2插槽,具有战未来的超前设计,无论是最新的50系显卡还是PCIe 5.0 SSD硬盘均可以满足要求。
硬盘要预先装好,使用的是KingBank金百达的M.2 NVMe SSD固态硬盘,包装盒还是金百达熟悉的风格,比较清新,可以看见里面。
取出来有安装说明,硬盘上面有贴纸,可以看到型号、容量,这款硬盘支持PCIe 4.0x4, NVMe 1.4规格,容量是1TB。这是另外一面,可以看到有独立缓存,采用了TLC颗粒,根据资料,独立缓存的容量高达1GB。独立缓存和颗粒上面均是金百达的标记。
主控是英韧科技 INNOGRIT IG5236 ,它采用先进的12nm FinFET CMOS 制造工艺,是一款业界领先的PCIe Gen4 x4、NVMe 1.4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,支持容量高达8TB。IG5236具有八个NAND通道,可通过ONFI 4.1或 Toggle 2.0/3.0/4.0接口,支持SLC、MLC、TLC和QLC NAND闪存。IG5236 采用包括国密标准SM2/3/4、AES、SHA、RSA、ECC、CRC、RAID和端到端数据保护在内的多种数据加密和保护机制,实现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。英韧特有的ECC技术,可以大幅改善数据持久保存的能力,为SSD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的性能。
将主板固定到机箱内,固定螺丝是圆头的,同其他沉头螺丝区别明显。
CPU我选用了AMD的R7 9700,一款很有性价比的CPU,它的发热量并不是很高,所以我选择了一款风冷散热器,机械大师的KK135。
这是一款单风扇的双塔风冷散热器,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加成双风扇。KK135的意思就是它的散热器高度是135mm,而这款机箱的支持CPU散热器最高的高度是162mm,所以绰绰有余。鳍片是穿fin和扣fin工艺,确保热量迅速传导。
它带有6根逆重力纯铜热管,热管直径6mm,镜面焊接铜底高效导热。
风扇是KL12W-Pro,大叶片设计,最高转速2100RPM,最大风冷72.5CFM,最大风压3.47mm水柱,噪音≤34.3dBA。
这款散热器支持AMD 和Intel平台,AM4/AM5以及 LGA 115X/1200/1700,当然也包括现在的1851。它有独立的配件盒,透明的,里面的零配件摆放整齐,使用舒适。
在安装散热器前我习惯性的先装好了CPU供电线和主板供电线、前面板的接线,毕竟空间狭小,能装的线先装下。先装好底部的支架,可以看到,塔体的固定只需2个螺丝。
然后固定好塔体,这个风冷并不是很大,它的上下宽度仅120mm,单风扇时的厚度也仅94mm。靠近IO的一侧,它支持马甲的高度是33mm,安装ITX主板的要关注下这个数值。
小机箱很容易积热,所以我的秘籍就是风扇一定要尽可能的多,所以我要加上风扇,入手了一套机械大师的KKLock 无线串联风扇,计划用于顶部和后部的排风。
这套风扇一共3个,扇框双面均有ARGB等效。框架扎实,全卡扣设计,稳固牢靠。它的扇叶采用了仿鲨鱼鳍叶片设计,0.8mm风扇间隙,动态液压轴承、高效噪音低。中间铝片LOGO加CD螺纹,精致漂亮。
它的风扇连接摒弃了连线,采用卡卡连接的方式而且2个风扇之间的间距可调,有8个档位,非常有创意。
将2个风扇用卡扣连接到一起,第三个用附带的连接线连接用于后部排风。
将3个风扇安装到框架上,并且将线接到主板。将风冷的风扇也装好,线也接到主板。
内存是宏碁掠夺者Hermes DDR5内存,8000MHz频率。这款内存它采用了海力士特挑颗粒,CL36超低时序。相对市面上其他同频率产品,仅需更低电压就可以稳定运行,所以说具有更好的超频体质和超频余量。
内存是白色灯条,使用了全覆盖的铝合金压铸马甲,搭配高性能散热垫,包括PMIC都有专属导热垫,给予内存超频更强大的散热保护。它使用了10层PCB,从而拥有更好的电气性能,可以有效减少电磁干扰。而且它还搭配了独立的PMIC芯片,不锁电压,更有利于超频。
送风也很重要,由于电源前置,前置进风会有所阻碍,所以选择在底部安装了2个进风风扇。同时将线也接好。得益于四面的面板均拆下,安装的过程还是相对顺利的,手操作也有足够的空间。
安装到此时基本还是很顺利的,剩下的就是电源和显卡了。小机箱电源的安装是要格外注意的,因为空间狭小。
虽然我不用SATA SSD硬盘,但是考虑到也许有人要用,我临时起意又加了一个SSD硬盘,这下子有增加了些难度。安装硬盘并不难,难的是增加了一根供电线和数据线,空间需求增加了,理线难度增加了。
下面是安装电源,在我这种的配置下,支持的ATX电源最长140mm,但是需要定制线。根据机箱的结构和以往的经验,这里主要是显卡和电源的冲突。这里的显卡最长335x162mm。考虑到我要用长显卡,所以选择了一款130mm长度的电源,这样就无需定制线了。
这是一款振华的电源,LEADX V,850W的输出功率,需要将电源支架先接好在电源上,然后也将相应的线先接好。
然后将支架固定在框架上即可,此时需要理线,电源线很多哦。然后就会到最后的,也是最困难的显卡安装环节。
显卡是蓝宝石的7900XT 极地版,它的尺寸是长x宽x高 :313(L)x133,75(B)x52.67(H) mm,在它的允许范围之内。
可以说安装显卡和整理电源的走线是这个安装过程最费心的时候,由于这个电源线不是压纹线,比较硬。而且显卡供电是双8PIN供电,也不是最新的12V-2x6供电,线又多了一根。显卡又很长,线放在哪里是个问题。最省事的是堆在内存的上面,不过这样实在太难看了。所以后来我还是选择了如图的这种方式,这个尽量藏在显卡下班和侧面。这个显卡由于电源线的缘故有些下沉,不过后来我用配件里的显卡支架垫起来了一些。
这里是右侧面,这里红圈里的就是显卡支架的2个固定螺丝。
五 点亮测试和装外壳终于装完了,这个时候,按照说明书的建议是上电测试一下。这个建议不错,等全装好再测万一有问题就惨了。结果显示正确点亮了测试显示器。
下一步就是将这些粉色的外壳装回去哦,这个简单,就是拧螺丝啊拧螺丝。这里是底部,可以看见里面的风扇。
装外壳还是很快的,包括最后加上了把手也是很容易。
右侧面上了侧板就是这个样子了。
正面前脸的样子,上面是电源出风,不过电源本身还好,一般不是很热的。
机箱后面的效果,可以看见排风风扇,2槽位的显卡,以及主板IO接口。
左侧的玻璃侧透装上后的样子,整体的外观,还是比较小巧玲珑的,而且这个粉色也不错,比较淡雅。
六 上电和测试接好线,我们再次按动机箱的按钮,顺利进入了系统。我们看风扇也是实现了RGB彩光的统一控制。
这款机箱的体型不大,放在桌面上丝毫没有什么压迫感。整体的造型也比较美观、线条很有特色,个人是比较喜欢的。
从使用者的角度看,可以看见机箱内的彩光,同时内部的环境也一览无余,整体还是相对简洁美观的。
下面做一些测试来看看,这款电脑的性能和散热效果。
我们看CPU是AMD R7 9700X,内存是宏碁DDR5 7200MHz,显卡是蓝宝石 RX 7900 XT极地版,主板是蓝宝石NITRO+ B850M WIFI氮动,硬盘是金百达KP270。
鲁大师跑分看看,总分接近250万分。
AIDA64 FPU压力测试,CPU功耗87W,CPU温度15分钟后稳定在76度左右。
同时开始FPU和甜甜圈双烤,压力增大很多,CPU功耗是88W,显卡功耗是325W,CPU二极管温度上升到了83度。这个就是发热量增大,那么机箱内的空气温度升高,从而CPU风冷散热器的压力增大,散热效果下降所致。
3DMARK SPEEDWAY测试,跑分5400。
赛博朋克2077 高画质下开启FSR 3.0,平均帧数175.4,畅玩没有问题。
地平线5极高画质下测试,达成帧数264帧。
CS2 1080P窗口模式画质高下测试,平均帧数545.4,1%LOW帧是191.4,表现不错。
七 总的感受总的来说,这款机械大师C28机箱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,摆在桌面上,个人呢觉得还是很养眼的,看起来比较舒适,相信很多人会喜欢吧。它的体积并不大,确可以装得下主流的电脑配置,甚至包括长达330mm的显卡,可以说性能强劲。
散热方面,它的六面全部有通风设计。从实际的测试效果看, 散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。它可以安装280水冷,162mm以下的风冷散热器,可搭配的散热配件选择性还是很多的。支持ATX电源也是一个强项。
从安装方面来说,安装还是相对轻松的,尤其是安装时可以拆开所有的外面的面板支架等,让安装起来容易多了。各个位置设计的也基本合理,孔位非常准确,拧螺丝很轻松。
说到不足,我想到的就是长度如果再长一点,那么走线会轻松很多。所以如果让我再选择的话,可能会选择带压纹线的电源,SFX电源或者另一款型号CMAX,它比C28长了50mm,其余各方面一样。
还有,这个我是选择M-ATX主板,ATX电源和风冷散热器的组合的经验,如果选择安装水冷散热器的话,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。如果是M-ATX主板+240水冷,那么就必须使用SFX电源了。如果是ITX主板,那么就可以使用ATX电源。如果是280水冷,那么需要购置额外的支架,建议咨询客服获得详细的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