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产品介绍 关于我们 优惠推荐

朴赛AI服务器点燃WAIC 2025:场景化算力是智能时代的“水电煤”

修改内容: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的7万平方米展厅被3000余款AI成果填满时,一个共识愈发清晰:算力不再只是简单的“参数竞赛”,而是需要精准匹配千行百业的“用能需求”,就像水电煤一样。在这场全球AI盛宴的H1馆A105展位,朴赛带来的两款旗舰级AI服务器——PGI654-D08L与PGA644-D08L,正采用“场景化算力”的思路,重新定义智能计算的核心逻辑。

朴赛AI服务器点燃WAIC 2025:场景化算力是智能时代的“水电煤”

双平台旗舰:Intel与AMD的“算力双子座”

走进朴赛展位,最吸睛的莫过于两台并排放置的6U机架式服务器。它们看似相似,却藏着两套截然不同的“算力引擎”——这正是朴赛本次展出的核心:分别基于Intel和AMD平台的双旗舰,精准覆盖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。

PGI654-D08L是Intel阵营的“性能猛兽”。它搭载第四/五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,最亮眼的是支持8张600W三宽GPU——这意味着它能同时驱动8颗顶级算力芯片,像8个并行工作的超级大脑,轻松扛住千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任务。32个DDR5内存插槽(最高8TB容量,5600MHz速率)则像一条超宽高速路,让数据在CPU与GPU间流转无阻。对于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科研机构或大型AI企业来说,12个硬盘插槽的“存储弹性”更是关键——当训练数据从TB级跃升至PB级时,无需更换服务器,只需扩容硬盘就能跟上节奏。

隔壁的PGA644-D08L则是AMD平台的“效率专家”。基于AMD SP5平台的它,更擅长平衡性能与能耗:支持8张450W双宽GPU,24个DDR5内存插槽(6TB容量,4800MHz速率),默认配置10个SATA硬盘+2个NVMe SSD。这套组合看似参数稍逊,却在“精准算力”场景中更具优势——比如为中小科技公司提供大模型推理服务,或支撑云游戏的实时渲染,既不会因算力过剩造成浪费,又能保证响应速度。

这种“双平台策略”暗藏朴赛的行业洞察:如今的AI算力需求早已分化——互联网巨头需要Intel平台的“极限性能”来训练大模型,而中小企业更需要AMD平台的“性价比算力”来跑推理;科研机构看重内存带宽,游戏厂商则在意存储速度。两款服务器如同“算力双子座”,刚好卡住了不同场景的需求痛点。

场景化算力:从“通用”到“定制”的破局点

在WAIC现场,不少观众围着朴赛服务器的参数表讨论:“8卡GPU不算新鲜,朴赛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?”答案藏在“场景化适配”的细节里。

以AI训练场景为例,当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时,数据需要在GPU间高频交换,这对内存带宽和稳定性要求极高。PGI654-D08L的5600MHz DDR5内存就像“超导电缆”,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,让8颗GPU协同工作时效率提升20%;而三宽GPU的散热设计,则避免了长时间满负载运行时的“降频卡顿”——这对需要连续数周训练的团队来说,意味着能提前3-5天完成任务。

再看大模型推理场景。当用户在手机上与AI助手对话时,每一次提问都需要推理服务器快速响应。PGA644-D08L的450W双宽GPU更擅长“轻量高频计算”,配合NVMe SSD的高速读写,能让单条推理请求的响应时间压缩到50毫秒以内(相当于人类眨眼时间的1/4)。某到场的智能客服企业工程师坦言:“我们试过用通用服务器跑推理,经常因延迟过高被用户投诉,朴赛这种针对性设计的机型,刚好解决了我们的痛点。”

更值得关注的是“混合场景适配”能力。比如一家同时做自动驾驶训练和车路协同推理的企业,白天可用PGI654-D08L训练算法模型,夜间切换到PGA644-D08L处理实时路测数据——这种“一机多用”的灵活性,能让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40%,这在算力成本高企的当下,无疑是企业的“降本神器”。

能效比革命:当算力进入“精打细算”时代

在WAIC的绿色计算论坛上,“算力能效比”成了高频词。当数据中心的电费占比超过硬件采购成本时,“高性能+低能耗”不再是加分项,而是生存必需。朴赛两款服务器96%的电源能效比,在现场引发了不少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热议。

“别小看这4%的差距。”一位来自华东某超算中心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:一台AI服务器每天满负载运行,电源能效从92%提升到96%,单台每年可节省电费约1200元;若一个数据中心部署1000台,年省电费超百万。更重要的是,低能耗意味着散热压力减小,机房空调成本还能再降15%。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愿多花点钱买高能效机型——长期看反而是赚的。”

而0℃~35℃的宽温设计,则让服务器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。对于边缘计算场景(如工厂、矿区的AI监控),无需额外搭建恒温机房,直接部署在工业环境中即可稳定运行。这一点,刚好契合了“AI向产业下沉”的趋势——当算力从云端走向工厂车间、田间地头,适应力就是核心竞争力。

从“卖硬件”到“造基建”:朴赛的13年算力积淀

在AI服务器赛道,朴赛算不上最“年轻”的玩家,但2012年成立的它,却用13年时间磨出了“全栈能力”。从通用计算到智算服务器,从高校科研到智慧金融,其服务的客户覆盖了AI算力需求最复杂的多个领域——这种积累,让它比纯硬件厂商更懂场景,比互联网大厂更懂硬件落地。

比如针对AI大模型训练的“突发算力需求”,朴赛不仅提供服务器硬件,还能配套定制化存储方案(最高十TB带宽),避免“算力强但数据传不动”的尴尬;针对中小企业的预算限制,其“分期扩展”设计允许客户先买4卡GPU,后期再升级到8卡,用最小成本启动项目。这种“硬件+服务”的模式,让算力从“奢侈品”变成了“可按需采购的基建”。

在WAIC现场,朴赛展位的人流始终不断。有科研人员拿着参数表追问内存扩展性,有企业IT负责人盘算着能效比带来的成本优化,还有创业者在询问边缘场景的适配方案——这恰好印证了一个趋势:智能时代的算力竞争,早已不是谁的GPU更多、参数更高,而是谁能像水电煤一样,精准、高效、低成本地满足每个场景的“刚需”。

当大模型、自动驾驶、工业AI的竞赛进入深水区,朴赛在WAIC 2025展出的两款旗舰服务器,或许只是一个开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那些能把“通用算力”转化为“场景化能力”的玩家,终将成为智能时代的“基建运营商”,这或许是朴赛留给行业的启示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