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篇帖子分享了零刻新品 GTi15 Ultra 的拆解和性能测评。
和前几代产品一样,零刻 GTi15 Ultra 同样提供了外接显卡坞方案,而且走的是直插模式,性能损耗很低,本文主要探讨主机核显和外接显卡坞的性能表现。
先说说为什么零刻这样配套显卡坞的做法是最完美的?
性能损失:主流显卡坞均为雷电接口,虽然拥有 40Gbps 总带宽, 但雷电3 做为数据传输只能做到 22Gbps,换成 雷电4 也不过 32Gbps,传输带宽满足不了中高等级显卡。OCulink 接口好得多,但常见的也不过 pcie4.0 x 4 ,和零刻这种直插式 pcie5.0 x8 有较大差距(理论 4 倍)。 安全设计:第三方显卡坞很难和主机完美整合,单线材链接有脱落的风险,零刻这种设计模式将主机和显卡坞完全整合固定,安全性更高,运行也更稳定。 价格优势:低价位显卡坞需要自备电源,属于额外支出,整合电源的显卡坞价格都在千元左右,OCulink 接口的更贵。零刻的显卡坞自带 600W 电源,初代售价 299,新款售价 499,在预算这块属于王炸级别了,唯 一 缺点只兼容自家主机,不过理论上可以通过 PCIe 延长线连接使用。
▼零刻最新旗舰型号,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处理器,16 核 16 线程的强大规格(6P + 8E + 2LPE ,睿频高达5.4GHz),集成独显架构的 Arc 140T 核显与独立 NPU,共同构成 99 TOPS 的 AI 算力矩阵。双内存双硬盘双万兆以及雷电 4 接口,配合超级良心的 5 年保,主打个迷你主机 一 步到位。
零刻 EX Pro 显卡坞▼作为上代产品的升级版,EX PRO 显卡坞在外观上保持了经典设计,仅在侧面新增了“5”字标识以示区别。核心升级在于内部新增的两颗 PCIE 5.0 信号增强转换芯片,将理论速率提升至惊人的 256GT/s,对高端显卡支持的更好。
▼外观构造上,EX PRO 采用坚固的硬质塑料外壳,并覆以手感细腻的灰色肤感涂层。机身尺寸为 225 x 179 x 64.7mm,略显厚实,这是因为它内置了 600W 电源,为外接显卡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。
▼显卡坞布局清晰合理。主板上最核心的是经过金属框架加固的 PCIe 5.0 x8 插槽,能确保显卡连接的稳固与耐用。供电方面,提供了双 8-pin 接口,满足大功率显卡的需求。此外,还配备了用于外接设备的 USB 2.0 接口、外置天线接口、四针风扇接口,以及电源开关和指示灯。
▼显卡坞底部是整块金属,拆开后里面是预留的无线网卡与固态硬盘插槽,内部加装了散热风扇,底板在硬盘位置也做了散热孔。
另外,显卡坞也支持安装无线网卡,配件提供了转接板,WiFi 天线也已预装到位,有扩展需求的话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▼安装显卡后,利用附带的挡板即可讲主机牢牢固定,这也是前面提到的整合优势。
影驰 GeForce RTX 5070 金属大师 黑金版 OC▼Ultra 9 285H 虽然很强,但毕竟是移动端的处理器,和同级别的桌面级处理器相比还是有 一 定差距,并不适合搭配 4090 / 5090 旗舰级显卡,本次选用的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就是比较完美的组合,性能释放和尺寸控制都比较到位。
▼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积的显著优化。得益于 50 系架构在能效比上的巨大进步,它的尺寸(316.5 x 139 x 50mm)相较前代产品更为紧凑克制,不仅能轻松兼容大多数标准机箱,更赢得了 NVIDIA 官方的 SFF-Ready 认证,是小尺寸机箱的理想拍档。
▼正面的三把“霜环”风扇,其扇叶外缘通过环形结构相连,这不仅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效果,更关键的是提升了风扇高速运转时的动平衡与稳定性,有效抑制噪音与异响,实现静谧高效的散热。导风罩边缘的 CNC 高光切边工艺,为通体素雅的金属外壳增添了一抹精致的亮色。
▼显卡整体采用了极为通透的散热结构。顶部与金属背板尾部均设计了大面积镂空,构建出高效的散热风道,让冷空气能无阻碍地贯穿散热鳍片,将核心热量迅速带离,排出机箱。
▼两者合体后,一 个紧凑强悍的图形工作站就此诞生。
性能测试▼外接显卡坞的正确步骤是先启动显卡坞,再启动主机。进入系统后,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就被完美识别,GPU-Z 显示它正以 PCIe 5.0 x 8 的满速状态运行,一切就绪!
▼首先来看看带宽数据,毕竟外接显卡,最重要的是就是主机和显卡坞“沟通”效果,利用 3DMARK 带宽测试,结果为 25.14GB/s !
讲真,这个数据有点震撼到我了,
可能很多朋友不清楚这是什么概念?
对比我以前做的显卡坞测试数据:就算是零刻自家的上代显卡坞,搭配 RTX 4070S 也只有 12.99GB/s。至于普通的 雷电3 显卡坞,那更是只有可怜的 2.84GB/s,连这次的零头都赶不上!
3DMark 图形性能量化测试带宽数据如此亮眼,也让我对本次测试充满期待
先看看量化数据,这里分别做了主机单机性能、显卡坞外接影驰 RTX 5070 ,并与桌面平台(265KF + 影驰 RTX 5070)进行对比,以此判断显卡坞的性能损耗情况。
▼首先是以 DX11 为基准的 Firestrike 模组, 零刻 GTi15 Ultra 主机总分 6895、显卡分数 7318、物理分数 32851、综合分数 2634。
▼显卡坞外接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跑分如下图。
注意别看总分!毕竟处理器和平台不一样,重点关注框出来的显卡分数即可,可以看到两者分数差距很小,说明零刻这套显卡坞的性能输出的确不错,几乎完全释放了显卡实力。
主机 + 显卡坞:显卡分 53,618 桌面平台参考值:显卡分 55,862 结论: 性能发挥率高达 96%,性能损失极小。▼然后是以 DX12 为基准的 Time Spy ,零刻 GTi15 Ultra 主机跑分 3649、显卡分数3258、CPU 分数 11464.
▼显卡坞外接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坞跑分如下图,总分跑到了 18674,显卡性能依然做到了近乎零损失。
主机 + 显卡坞:显卡分 22,290 桌面平台参考值:显卡分 22,350 结论: 性能发挥率超过 99%,基本实现无损性能输出。▼针对 DirectX12 Ultimate 基准测试的 SpeedWay 模组,对比表格如下
从结果和上面的测试保持 一致,显卡性能损失极低
单主机:565 主机 + 显卡坞:显卡分 5903 桌面平台参考值:通常在 5800 ~ 6300 之间 网游测试▼接下来进行游戏实测,首先是对 CPU 性能极为敏感的《CS2》。
▼在不外接显卡的情况下,仅依靠零刻 GTi15 Ultra 主机自身,在 1080p 全低画质下能达到平均 168帧、1% Low 帧数 100.5 的水平。这个表现对于日常娱乐是足够的,但对于追求稳定高帧的竞技级体验则稍显勉强。
▼接入 RTX 5070 显卡坞后,游戏帧率翻倍提升,平均帧达到了 331.7FPS ,P1 也有 130FPS。
有一说一,叠加显卡坞虽然提升较大,但对比桌面级 265KF 平台的显卡表现还是有点差距。
原因很简单,CPU 成为了性能瓶颈。
像《CS2》这类竞技网游,其复杂的物理和逻辑运算极度依赖 CPU 的单核性能。主机的 285H 作为 一 颗移动端处理器,尽管性能不俗,但在面对桌面级 CPU 时差距还是较为明显。即便有强大的 RTX 5070 加持,最终的游戏帧数上限仍被 CPU 牢牢限制。
▼然后是比较吃配置的燕云十六声,
零刻 GTi15 Ultra 主机在 1080P 分辨率下,开启 XSEE 性能档野外能在 60FPS 以上,人多的场景会下降到 45FPS 左右。
▼搭配显卡坞的话,游戏能在 4K 分辨率 + 极致画质的前提下流畅运行。
多提 一 嘴,燕云十六声支持开启 50系显卡的 4X 帧生成,此时就算人多的场景也能跑到 260FPS 平均帧,这和 265KF 平台的性能相差无几了。
不过区别也有,每次来到新场景帧率会暴跌,没有桌面端稳。
▼《原神》作为 一 款广受欢迎的游戏,其核心魅力不仅在于游戏世界本身,更在于其社交属性和多平台互通(手机、电脑)的便捷性。为了覆盖更广泛的玩家群体,游戏本身的硬件门槛并不高。
▼对于零刻 GTi15 Ultra 这样的迷你主机而言,运行《原神》自然不在话下。在 1080P 分辨率和最高画质下,即使在复杂的城镇场景中,它也能稳定保持在 60FPS 的满帧率。若将分辨率提升至4K,帧率会降至 40FPS 左右,但依然能够保证流畅游玩。
至于显卡坞就没做测试了,反正这游戏,随便搭配个 60 级别的显卡就能无脑最高。
单机游戏测试▼看完了网游的表现,先别急着下结论!这套组合真正的“主场”,其实是在 3A 大作上。
▼首先请出“村里的首个大学生”《黑神话:悟空》。如果只用零刻 GTi15 Ultra 小主机自己,1080P 低画质下开着 XeSS 能跑出 43FPS 平均帧,。
▼但是,接上零刻 EX Pro 显卡坞之后,画风瞬间就变了!
画面直接拉到 4K 分辨率、电影级特效,再把 DLSS 和帧生成技术全部打开,
最后的结果:152帧!这成绩与桌面端的 265KF 平台的表现仅相差几帧,
▼讲真这才是这套主机该有的实力,同时也证明了零刻这套显卡坞解决方案在图形重负载的场景下,性能损耗极低,实现了接近 100% 的显卡性能发挥。
▼再来看看赛博朋克 2077,这款游戏不仅是 3A 大作的标杆,更拥有对最新图形技术的全面兼容,同时支持 NVIDIA、Intel 和AMD 三 家的超分辨率技术,以及革命性的路径追踪与DLSS 帧生成技术,堪称不折不扣的“硬件杀手”。
零刻 GTi15 Ultra 迷你主机:平均帧 77.25(1080P 分辨率 + 低画质 + XeSS 帧生成)。 主机 + 显卡坞:平均帧 166FPS,最小帧 151FPS(4K +DLSS4X + 超级光追 +超 分) 265KF 平台参考值:平均帧 181FPS,最小帧 167FPS(4K +DLSS4X + 超级光追 +超 分)▼从结果来看,零刻 GTi15 Ultra 迷你主机即时“孤军奋战”,借助 XeSS 帧生成技术,这台小巧的主机也已经迈过了流畅运行的门槛,足以让玩家完整体验夜之城的宏大剧情。
而外接显卡坞的方案,相比传统的桌面平台,性能差距仅有约 8%。这微乎其微的性能折损,换来的是无与伦比的灵活性与空间节省。
▼再来看看古墓丽影暗影的性能表现,首先是零刻 GTi15 Ultra 迷你主机,在 Arc 140T 核显的加持下,能跑到 80FPS 平均帧,非常不错的成绩,可以放心大胆的玩。
▼叠加显卡坞,选择 1080P + 最低画质 + DLSS 性能,整机能跑出 173FPS 的平均值,已经满足主流 144Hz 高刷显示器的需求。不过比较遗憾的是 GPU 受限很低(0%)。
原因和前面提到的一样, 1080P 低画质下,性能瓶颈完全不在显卡,而在于 CPU 的处理能力以及显卡坞接口带来的数据传输损耗。“GPU 受限 0%”充分证明了这个论点。
▼所以,像这种游戏最好是将压力交还给显卡。
将分辨率提升至 4K ,并开启最高画质,此时帧率来到 139FPS, GPU 受限也上升到 33%。如果开启零刻主机的 65W 模式,帧率还能进 一 步提升。
可惜暗影出来的时间太早,不支持最新的 DLSS4,不然帧率应该能高 一 大截。
▼最后再来看看地平线 5 的表现,零刻 GTi15 Ultra 单机在 1080P 分辨率 + 低画质 + XeSS 性能档,平均帧为 77.25,画面和流畅都不错。
▼叠加 RTX5070 显卡坞,在 4K 分辨率 + 极端画质 + DLSS 性能档,平均帧来到 149FPS。
▼比较优秀的是,这游戏在显卡坞的加持下保持了极高的 1% low ,运行时几乎稳定在 120FPS 以上,主打个流畅。
▼以上测试的都是大型游戏,主要体现的是主机搭配显卡坞的性能体现。
其实就我看来,零刻 GTi15 Ultra 迷你主机本身,就是 一 台合格的游戏主机。
不是每个人都钟爱游戏大作,还有很多不依赖硬件,凭借核心玩法和绝妙创意封神的作品。无论是《死亡细胞》中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动作快感,还是《鬼谷八荒》里沉浸式的修仙养成,抑或是《暗黑地牢》那压抑绝望中的策略博弈。它们吸引玩家的,是纯粹的、源自设计的乐趣。
▼而这些游戏,对于零刻 GTi15 Ultra 来说,那就是完美胜任,且绰绰有余。它能毫不费力地为这些杰作提供稳定、流畅的运行环境。因此,即便不连接显卡坞,它也绝非 一 台只能办公的“半成品”,而是 一 台能让无数玩家尽享游戏乐趣的、完整的“快乐盒子”。
简单总结首先,零刻 EX Pro 显卡坞的价值毋庸置疑。它所配备的 PCIe 5.0 x 8 高规格数据接口,是确保外接高端显卡性能得以“满血”释放的关键所在,也是现阶段外接显卡最优解之 一。
而零刻 GTi15 Ultra 迷你主机本身,也证明了自己并非只能依赖外援的“花瓶”。它在独立运行时所展现出的游戏能力,足以应对日常的娱乐和中轻度游戏需求,本身就是一台合格的紧凑型 PC。
这套组合并非试图在所有领域都做到完美,而是提供了 一 种聪明的选择。它完美地解答了那个困扰许多用户的难题:如何在紧凑的桌面空间与不妥协的游戏性能之间,找到那个优雅的平衡点。 对于那些既渴望整洁桌面、又对 3A 游戏画质有执着追求的现代玩家而言,这无疑就是当下最灵活、也最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