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在数码电子产品领域普遍认为买新不买旧,但对于HiFi耳机而言,这种理论未必适用。
尤其在当下各种单元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在没有革命性的新技术出来之时,很多更新迭代的耳机其实只是在换着花样,声音本身能取得的进步并不大。
所以问题来了,对于预算有限的老铁们而言,买一款音质出众又能“保值”的耳机是不是格外的重要?
那声音怎样保值呢?
我觉得调音中性的大盘是不可少的,三频是均衡的,声音是耐听的,又兼具通透与解析的愉悦。

▲初听HZSOUND这副银杏时时,我还只是用的手机,就觉得它的声音风格很像森海塞尔的,中正,圈味很足,混响很舒服。但这还是一款动圈加压电陶瓷的混合单元耳机,手机音乐芯片的局限性对其通透感和解析质量有影响的。
然后换小尾巴,换播放器,不断尝试各种歌曲,发现这货遇强则强,给足推力后,密度感会越发明显,同时又很均衡,风格还是如同森海那般中正,只是相比之下它更通透,而且还有不同声音风格的导管可更换,可玩性更强。
我想这就是一款非常“保值”的耳机。
▲就如它的名字银杏一样,虽然我确定老外看到Gingo是不会知道银杏是什么玩意的。
但好在我来自银杏之乡,知道银杏树还有个非常有个性的名字叫做爷孙树,原因是因为它从小树苗长大到结果要经历三代人,所以它也有树界活化石之称。
不确定给这副耳机命名的人是否也知道这层意思,但肯定知道活化石的说法。因为这说法可以匹配它的声音风格,是经久不衰,是耐听。
▲而且从耳机的外观来看,它和银杏是没有任何联系的。
不过这耳机腔体做得不错,别致, 有原创度,也有美感。其腔体还是3D打印的树脂材质,后盖则是多彩的贝壳面板加上树脂表面封胶,然后周围有一圈铝合金。
▲腔体后盖特写,颜色很特别,好看与否各位说了算。腔体体积偏小,佩戴很友好,质感肉眼所见是很别致的。
▲腔体内侧展示,导管是可以自定义更换了。配件里有三对调音导管,分别代表哈曼曲线风格、经典曲线风格增强中高频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风格,也就是出厂默认的黑色皮圈,也就是我说的像森海的风格。
▲换线方案为0.78双针方案,母座带防拉扯设计,如此贴心的细节设计在这个价位还是挺少见。
▲线材是高纯度无氧铜镀银线,主线中等粗细,质地柔软,无弹性,收纳指数超好,佩戴时更无听诊器效应。
插头为3.5mm单端,不支持自定义更换,不过还有DSP版和带麦版本可选,各求所需吧。
▲个人主观听感部分
在前面我说过,HZSOUND银杏的风格比较像森海塞尔的IE系列,区别是它的声音通透感更容易出来,音色相对还是干净点点,但又保持着森海那迷人的混响,音色柔和通透、舒适耐听。
低频部分,搭配出厂时默认的黑色皮圈导管,即均衡风格时,HZSOUND银杏依然有着不错的下潜深度和器乐分离度。更换主打低频的粉色皮圈导管后,其低频的弹性和凝聚感会明显增强,同时改善的还有中低频层次,然后本身背景略黑,所以换管后低频会更通透。
量感方面,HZSOUND银杏表现算比较充沛,但没有轰头那种强劲,听摇滚打击乐稍欠点激情,但是听一些打击乐它又有非常通透的解析感,包括听流行乐也很赞。
▲HZSOUND的人声是中性轻度偏暖的,宽松、柔和不失明亮,解析细腻自然,有明显的圈味,推力足了,晦涩感也没了,比起森海的IE系列更通透。喜欢聆听流行人声的,不管是出厂默认的均衡导管还是粉色低音导管,HZSOUND银杏表现的都很舒适,只是没有高解析那么刺激而已,但歌手的鼻息变化、咬字细节都很清晰,而且厚度很自然,男女声均能驾驭。
HZSOUND高频本身拥有不错的器乐分离度,解析中正,音色明亮,毛刺较少。得益于压电陶瓷的特性,其延展性也不错,只是动态相对内敛,整个风格和中频一样偏柔的那种风格。
换高音导管后,解析感会增强,瞬态也会提升,乐感会更生动。弦乐和古典是其拿手好戏,因为没有高解析的侵略感,它的高频音色是通透舒展并存的,氛围略淡,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宁静感。
所以其缺点是相对的, 以小提琴为例,它有不错的失真控制, 小提琴的音色很真实,锯齿感亮而不刺,沙哑感暗而不闷,泛音虽然不是那么鲜活,但入耳是舒适的通透的。
▲整体总结部分
在前端适配当面,HZSOUND银杏属于敏感的那一类。个人搭山灵M3 PLUS时,那种森海味是比较明显的;不过在小尾巴方面,因为现在多数主打4.4平衡输出,我找了个乂度以前的老款Link2,单端输出150mW,不用开启低频增益,它就把银杏的低频推得相当饱满乃至强劲,甚至能驾驭邦乔维、穷街之类的金属摇滚乐。
当然,你若是想买它专门听摇滚乐,我反倒不推荐,它的低频始终是偏内敛的,三频是均衡的,聆听摇滚的节奏感还不够。
还是那句话,这货还是遇强则强,不仅仅是大推力,还有前端的素质和掌控力,所以它的潜能也是不错的。
均衡、通透、中正的声音、三对偏重不同的调音导管以及对前端敏感的潜力是这款HZSOUND银杏的独特之处,加上出色的做工和在线的颜值,同价位它是非常独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