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有许多类似我的数码爱好者,抽屉里填满各种品牌的手机,时不时拿出来玩耍一番。与之相对应的原厂充电头也是不计其数,但是插排的位置却总是让人感到局促不安。那么,有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既节省插排空间,又可以利用到各自品牌的私有协议快充呢?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是通过使用协议转换充电线来实现。 这里我想介绍一款来自米物的小米私有协议转换充电线——米物超级充电线(一拖二)CB510Pro。通过这款充电线,你可以将任意品牌的充电头转换成带有小米私有协议的充电头,从而实现快速充电的需求。比如,你可以将VIVO的充电头转换成带有小米私有协议的充电头,以实现更高效的充电体验。
前言
▼温馨提示:本文章有大量图片演示,建议在WIFI环境下阅读;如遇平台压缩看不清可以点开看大图。废话不多说,下面开始开箱
外包装展示▼包装也是具备米系产品的风格,毕竟米物也是小米充电宝的唯一御用研发生产厂商,小米很多爆款充电宝都是出自米物之手,产品研发实力毋庸置疑

▼包装里只有充电线,协议转换模块是做在充电线上的
产品外观展示及介绍▼采用了和苹果原装数据线一样的编织工艺,比纯胶皮的数据线更耐磨,手感也更舒服,它还标配了一根收纳魔术贴扎带,使用的时候把多出来长度的线收纳起来,挺好的
▼量了一下主线长约50cm,两根分线都是80cm左右,第一次见一拖二的充电线,分线比主线还长,但是这个设计可以解决一个问题,就是常规一拖二线两个人一起用,因为线太短了两个人基本要挨在一起用,很不舒服,这根线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
▼它最高支持100W的输入和输出,接头外壳都是铝的,两根输出线之间还有可调节滑块设计,自由调节两根线分开的距离;type-c连接器后面是双层的设计,第一层为橙色塑料,第二层才是铝的外壳,为啥这么设计大家猜一下,后面会告诉你
▼连接器为16PIN设计
▼协议转换模块的外壳和充电接头部分一样也是铝的,质感和做工蛮不错
▼其中主线根部有加强设计,有效提高这个部位的抗弯折能力,但是分线处没有,希望也能有这样的设计
▼协议转换模块的尺寸和整根线的重量如下,会比一般的一拖二充电线稍微重一些,不过也还好,随身携带问题不大
▼这根超级充电线CB510Pro整体做工和质量看起来还是比较优良的,一看就不是那种廉价货
实际使用体验分享▼裸线插上后竟然发现它有大约0.35W的待机功耗,这功耗个人认为不低的,所以建议大家使用完之后把它拔了,稍微节省点能源消耗
▼搭配65W的氮化镓充电器给VIVO充电可以触发FlashCharge,当然小米私有协议MI TURBO CHARGE更是秒触发,毕竟它主要就是转换为小米私有协议的
▼剩余电量78%的红米K30Pro和剩余电量51%的小米MIX2一起充大约能跑到30W左右,剩余电量53%的VIVO X100和剩余电量74%的iPhone16一起充大约能跑到40W左右,还可以吧
▼哪怕两个不同品牌手机放在一起充,各自也都可以实现快充,当然每根线分配到的最大功率也会受充电头功率影响,可以参考包装盒背面的印刷
▼当给套了手机壳的手机充电时,双层充电接头的效果如图,就不会存在接口处的手机壳顶住挡住充电接头导致插不到位的问题,这个设计真的非常细节,好评
▼作为一拖二的充电线,它两根分线之间的距离夸张到啥程度?两个人坐在两个相距1米3的隔间门口一起充电都完全没问题,极限间距可以做到1米6,恐怖吧?所以两个人再也不用因为“你先充还是我先充”的问题而“打架”了
充电协议测试▼我这个65W的氮化镓充电头本身具备的通用快充协议还是蛮多的,但并不具备小米私有协议,如果直接拿去给小米手机充电,就不一定可以跑到很高的速度
▼不过接上这根充电线后,虽然充电协议少了很多,就只有QC3.0、PD3.0、小米90W(显示65W是因为我的充电头最高就65W)、DCP SAM 2A、Apple 2.4A,但是它转换成了小米私有协议,给小米设备充电可以跑到更高的功率
发热测试▼45W的输出功率连续给两台手机充电10分钟后,协议转换模块发热情况如下,最高大约39.8℃,手摸着稍微有点烫烫的,毕竟是铝的外壳,内部热量充分传递出来,利于散热,保证了充电的稳定性
小总结▼这款米物超级充电线(一拖二) CB510Pro 更加适合拥有的小米设备占多数、其他品牌设备少一些的玩家,它可以把其他任意品牌的C口充电头转换成最高90W的小米私有协议,单路最高还支持100W的充电功率,相当于可以随意让你的充电头能在“小米原装充电头”和该充电头之间切换
▼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了解一下